在线报名 合作咨询 幼儿园介绍 联系我们

唤醒情感是幼教行业的第一步 | 界面新闻专访李跃儿

发布时间:2017-12-08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


北京正在全面升级幼教管理。11月2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幼儿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区要责成举办者依法履行办园责任,严格师资管理,加强幼儿教师准入资质审查、师德师风建设等。


那么,怎样才能办好幼儿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师风,家长应该如何鉴别幼儿园的优劣?带着一系列问题,界面新闻记者侯瑞宁专访了李跃儿老师。



界面新闻:作为儿童教育专家、幼儿教育机构创办者和管理者,您认为好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李跃儿:好的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标准是“爱孩子”,因为知识和技能上面只有笼罩着爱的光辉时,才能够帮助到孩子。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只有教育技能是不适合做老师的。


注意,我们是需要老师“爱孩子”,而不仅是“喜欢孩子”。这两者很不一样。“喜欢孩子”是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爱孩子”是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付出。这点在很多幼儿教育者心里不是很清晰。


界面新闻:要让老师从“喜欢孩子”转变为“爱孩子”,您认为需要怎样去做?这种情感的转变会不会比较难?


李跃儿: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帮助老师,这种转变就不难。在芭学园,幼师们的入职培训,首先就是唤醒情感。当然,“唤醒感情”还不是“爱”,而是让幼师们首先具备感受的能力、移情的能力,能为别人哭、能为别人笑、能被感动。然后,使老师将这份情感放到孩子身上,让他们能“爱孩子”。之后,还需要建立“什么是好老师”的价值观,最后才是培养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毕业典礼上的芭学园孩子和老师)


对于中国幼教行业而言,唤醒情感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培训中会让老师每天花十分钟时间去看一朵小花,然后写感想。刚开始,这个训练会很枯燥,但是20天之后,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内心就会发生变化。他们对那朵花产生了情感,管它叫“我的花”。这就是情感唤醒和情感连接。


界面新闻: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


李跃儿:有些国外同行说“爱”不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谁会不爱孩子呢?他们认为,对父母和老师而言,懂得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认为“爱孩子”不需要培训。这就是我们与国外的差别。


我认为,我们现在做幼儿教育,首先要学会感受别人,能够因为别人难受,自己也难受。这看似很简单,但很重要。


界面新闻:与“唤醒情感”相对便是“情感沉睡”。您觉得在幼师行业为什么会出现“情感沉睡”这种现象?


李跃儿:“情感沉睡”很重要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缺少人文精神、情感关怀、心灵道德这些方面的建构,更多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知识和技能,将其作为自己生存的依凭。


当学校发现“道德教育”很重要的时候,却不懂怎么去做这件事情,还是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去教授,大都是选择题、填空题,比如“信任是什么?答案A,答案B”;或者去监督学生染了什么颜色的头发、有没有戴耳环等。很多心灵、情感层面的内容被用教科书的方式讲给学生,然后进行考试。


其实,这些重要的内在建构的东西,必须像盖一座高楼一样,要耐心地一砖一瓦的去建造,要把道德建造在孩子的人格中,而不是拿去背诵和考试。


如果这些东西只是用来考试,或者只是用嘴巴讲讲,那么终于有一天,孩子们以为要按照学习的那样去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老师、爸爸妈妈,都没有照着他们自己说的去做,于是孩子们就没有信心做一个高尚的人。



《孔子如何教育学生》

2017-5-14北京宋庆龄国际艺术中心

李跃儿老师大型公益讲座节选


界面新闻:那如何才能进入内在人格呢?


李跃儿:其实,孔子早就为我们树立了人格建构的榜样。两千多年前,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把人道的、利他的、良善的精神注入到学生的人格中,使他们成为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言行、思想和道德去影响学生。


此外,我们的教育者大都使用“他律”来维持学习纪律,很少给孩子建构“自律”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在孩子童年时期为其打下“自律”的基础,他们自律的本质就会退化,以后也很难自律。


界面新闻:您认为,幼教工资低、心理压力大是其“情感沉睡”的原因之一吗?


李跃儿:这也是一个原因。现在幼儿园一个班级大约30个学生,一般只有3位老师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按照工作量,这样的班级安排5位老师会比较合适,但是因为人员投入的问题,不是每个幼儿园都能做到这点。加之,幼儿园老师的收入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比较大,会出现心理不适、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情绪都会影响孩子。


界面新闻:因为一些乱象,现在有些家长已经对幼儿园产生了不信任。怎么才能消除这种不信任呢?


李跃儿: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从根本上来说,幼儿园是要培养合适孩子的老师。此外,幼儿园要建构“家文化”,使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能紧密团结起来,比如:可以选择比较温馨的场所,在放松的氛围中,多交流,让彼此熟悉起来。当家长和老师成为朋友,他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成长,会一起为这个目标努力。


界面新闻:能进一步谈谈您的经验吗?


李跃儿在芭学园,家长会不断给老师赞扬与肯定,家长的赞扬就是老师努力的方向。这样家长和老师就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芭学园还要求到了周末家长扎堆,把孩子放在一起玩。加之,芭学园是混龄班,很多老家长会帮助和影响新家长。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还有很多方法无法一一说明,但办园的人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创造出许多适合孩子的方法。


界面新闻:目前中国幼儿园数量超过20万,品质良莠不齐,家长应该如何鉴别幼儿园的优劣?


李跃儿:首先家长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通过培训和学习,家长们会知道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氛围、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


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要听别人说了什么,而是要走进幼儿园去看。


首先看环境,如果幼儿园每一个角落都很温馨的,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展示幼儿园的体面,这就很好。


其次看老师。如果老师们的精神状态都很放松,脸上很有光泽,神情欢愉,那么这个幼儿园的企业文化就很好。


最后看整体氛围。如果幼儿园的氛围是快乐的,孩子像在家里一样放松,那么这样的幼儿园就会有品质保障。


界面新闻: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伤害后,很多家长为了从孩子口中得知真相,往往对其进行盘问,您觉得这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二次受伤?怎么才能避免呢?


李跃儿:孩子受到创伤后,在一段时间内,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确定地知道,不会再遇到这样的境遇。


其次,家长不要为了搞清楚细节,反复拷问孩子。因为每盘问一次就等于帮助孩子复习了一次恐惧,当这个恐惧成为孩子心中固定的元素的话,他就会用恐惧来解码这个世界,那样孩子就真的被害惨了。


比如,拍针眼等这类照片的时候,都要等孩子睡了再去做,不要在孩子清醒的时候去做,否则会加深孩子对恐惧事件的记忆,从而上升到意识层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界面新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平复自己的情绪呢?


李跃儿:如果没有心理专家介入,家长们可以迅速组成一个群体,相互诉说,哪怕是控诉等。完了之后,回到家里,要平静地面对孩子,给孩子设计一些游戏活动,陪他们玩。如果孩子有情绪反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不会让你再受到那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