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合作咨询 幼儿园介绍 联系我们

让每一个孩子闪耀着人格的光辉 | 跃儿教育2018年教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1-17

  2018年12月8日、9日,身在各自家乡的20多万个孩子可能并不知道,有一群人心里装着他们,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到他们的成长,奔波千里来到北京,参加跃儿教育2018年教育研讨会。

 

  这群人跟孩子们的成长有密切关系,因为他们守护着孩子们童年阶段的生命发展。

  这群人是——孩子们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教育督导、园长,小学的校长、主课老师,早教中心和童学馆等机构的教师、创办人。


  此外,还有能够助益千千万万孩子成长的人们——上级主管部门,幼儿师范院校教师、大专院校教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樊登读书分会会长,电视台记者……

 

  大家从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地区赶来,参加研讨会:

  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江苏、四川、江西、浙江

  陕西、安徽、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重庆、天津、北京、上海、澳门

  500余位教育工作者,带着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路上互相支持的决心,相聚这次研讨会。


  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今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如何在《意见》的领导下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如何将理念落地,根据地域特征去创新?如何在时代变化中确保教育适合于孩子的发展需要?

 

  跃儿教育2018年教育研讨会上,教育专家和各地一线教育实践者,围绕教育本质、教育科研、教学实施和教师培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索;跃儿教育的创始人和教育督导,分别从理念和实践角度,系统地分享了李跃儿芭学园十四年来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成果。

 

教育是生命的助力

 

  在李跃儿芭学园老师们温暖的歌声中,跃儿教育2018年教育研讨会于128日上午愉快启幕。


  开场为大家带来分享的人,是跃儿教育创始人李跃儿老师。李跃儿老师从芭学园的由来讲起:30年前,她是画家,业余从事美术教育,让她开始深入探索教育并逐渐从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的,是美术班里的孩子们。


  孩子们心灵的紧张和承受的压力,让她心疼。她决心探索适合儿童天性、能够使得孩子愉悦地学习的教育。于是从改变美术教学方式到开展家长培训,李跃儿老师、她的先生徐晓平(大胡子老爹)和当时美术班的老师们,开始了儿童人格建构教育的探索。这条教育探索和实践之路,从那时开始,一直走到了现在。

 

  从2004年来到北京创办李跃儿芭学园,这些年里,跃儿教育的根本动力一如30年前——爱孩子,让教育成为孩子生命的助力。

 

  ➤ 李跃儿芭学园的儿童观:孩子是一颗种子

  ➤ 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观:教育是生命的助力

  ➤ 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理念需要落实到教育实践的点滴细节中,它在李跃儿芭学园的生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芭学园的核心价值观,到芭学园坚持的任务,芭学园如何持续发展,李跃儿老师做了重要分享。

 

  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能够不断完善,除了芭学园团队的努力,离不开教育专家和导师们的指导和支持。

 

  为孩子打造合脚的鞋,是最大的修行

 

  “我跟李跃儿老师是在电影《小人国》首映式上认识的,我发现邻座的人与电影里的人很像,正是李跃儿。我第一次到芭学园,看见芭学园的墙上有此语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王振宇老师,从与李跃儿老师和芭学园的结缘谈起,指出“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本质上是一种儿童观和教育观,它决定着芭学园的教育实践方向:

 

  ➤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 教师是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和关爱者

  ➤ 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是正确教育实践的指针

  ➤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可以克服的

 

  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双核”,一个是游戏,一个是课程。两个核势必长出两个苗,怎样把它们真正融合在一起?王教授分享了独到的见解——游戏课程化,从游戏出发构建新的课程模式,把游戏既当作幼儿园教育的手段,又当作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这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芭学园的教育实践中,王教授给予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引领。教育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目标是育人。为发展中的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修行,需要深沉的爱,也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幼儿认知发展与培养

 

  “我为马学红老师带领老师们唱的开场欢迎歌湿了眼眶,也被李跃儿老师发言时屏幕上有一张看起来是母亲与孩子的拥抱,后来确认那是一个老师与孩子拥抱的照片所触动。是什么让这样的场景发生,这个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中心的王丽主任,在为我们分享脑科学和心理学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之前,用寥寥数语深刻又细腻地表达出学前教育的前提——爱。

 

  ➤ 学前教育者的角色顺序:妈妈-朋友-老师。

  ➤ 教育:教育者用充满爱的丰富、饱满、有力量的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人生过程里面,幼儿教育是美好人生的关键时刻。如何提供适宜幼儿需要的教育,分三个部分:脑科学 ,心理学,教育学。

 

  脑科学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发现,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展极其迅速,6岁之前,90%的脑容量都已经发展结束了。大脑发展需要建立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元的连接则来自于刺激,通过给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刺激,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教育需要结合脑科学规律和心理学来建构环境。良好的刺激非常重要,良好的环境也非常重要。王丽主任以生动的例子阐明,教育环境、教育者的认知和教育者对孩子使用的语言、对待孩子的方式,对成长中的儿童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儿童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助理教授伍珍老师,从当今时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享社会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儿童面临的挑战有:学业困难/校园霸凌/歧视虐待/家庭冲突/电子成瘾/孤独抑郁等等。WHO2017报告:世界不同文化下,20%的学龄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50%的人问题出现在14岁前。

 

  而情绪问题,在幼儿期已经有体现。

  幼儿抑郁:发生率2%-2.8%;常持续到成年

  破坏性行为障碍:发生率2%-16%,男孩略高

  焦虑障碍:女孩略高

  - 分离焦虑发生率约4%,可能持续到大学

  - 社交恐惧发生率约5% ,恐惧当众发言和社交

  - 一般性焦虑:自我怀疑,担心别人的评价

 

  儿童的这些情绪问题,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感教育。社会情感教育能够带来诸多益处:

  提高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积极态度/道德自律/社会关系/学业发展/事业发展/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技能、信心、满意度;

  减轻心理疾病、焦虑、抑郁,降低药物滥用、反社会行为犯罪率。

 

  伍珍老师还分享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积极教育在李跃儿芭学园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主题有:

  ➤ 同理心研究

  研究发现心理理解能力越好的儿童,社交能力越强,情商越高。心理理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大脑发育/语言发展/假装游戏/兄弟姐妹/父亲陪伴和支持等等。

  ➤ 亲社会行为研究

  亲社会性包括:分享/公平/正义/群体

  亲社会行为指考虑他人福祉,倾向于对他人有利的自愿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父母更亲社会,成人认可孩子的情绪等

  ➤ 积极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的儿童发展:

  主观体验(快乐、安宁、乐观等)

  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人际技能、宽恕、智慧)

  公民美德和引导个体成为好公民的行为习惯:责任感、养育、利他、礼貌、得体、宽容、工作道德

  强调发展的可塑性以及行为系统变化的潜能

  积极发展五要素:关心,能力,信心,关系,性格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和中心,而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归教育原点,促园所内涵发展


  从教育本质到教育实践,从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到园所管理,从孩子到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教所所长、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会长苏婧老师为我们做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分享。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都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职业能像幼师的职业一样,与生命的生长贴得那么近,连得那么紧。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


  苏婧所长为我们分享了她在多年的幼儿园教育科研和指导工作中,沉淀的深刻教育思想:从“道”的层面发展幼儿教育,每个幼儿园可以是不一样的,但都是需要以孩子为中心的。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儿童和成年人共同构建教育。幼儿园要生活化,人性化。在芭学园跟踪拍摄的纪录片电影《小人国》,正是因为其生活化和人性化,才打动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实践

 

  在教育专家们上午的分享之后,128日下午,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督导从实践角度分享了芭学园的教育体系和课程。

 

  芭学园的总教育督导马学红老师分享了三大主题:

  ➤ 教育实践中的困难

  ➤ 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操作

  ➤ 教育的传承


  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必须经由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落实到实践中,进而真正支持到儿童的发展。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经验不同,形成的心智模式不同,对同样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的理解和发生的教育行为就不同。

 

  而且,教育是人和人、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有一些部分难以标准化。那么芭学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马老师从自己当年参加大李老师的面试的亲身经历,和这十年来在芭学园的教育工作经验出发,分享了芭学园探索的解决方式:

  ➤ 人才选拔

  ➤ 教师培养体系:芭学园对新教师、老教师、资深教师的百余个分阶项目的整套培训体系

  ➤ 教育手册的编写:芭学园公开出版《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 教育培训与落地:学习-阶段性目标和训练

  ➤ 教育实施与监管:通过有效监督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芭学园华龙苑园区的教育督导马海花老师,通过芭学园冬季主题课《如何制作好吃的饼干》,分享了芭学园的教育理念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地。


  芭学园四季课程背后的出发点: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没有接触到足够丰富的工作材料,因而很难建构起以自己的方法使用工作材料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无法给予孩子的生活经验,就需要幼儿园来给予。


  从一个孩子“要做最好吃的饼干给伙伴”的想法,到老师们制定饼干课程背后的思考,到带着孩子们试验-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终于成功,然后是分享给整个芭学园华龙苑园区每个岗位上的人,再到孩子们用画表征整个制作饼干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 孩子的收获:充满自信,自信促使孩子将来有信心朝向他成功的方向;有信心面对困难的基础;合作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饼干的技巧;

  ➤ 老师的收获:集中的对孩子的发现、对孩子的理解;协助孩子在科研项目中科研能力的提升;老师自信心也有巨大的提升

儿童以生活中建构起来的直接经验,去支持他未来理解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身体与环境进行充分的互动,然后将环境的内涵沉淀为自己的精神。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灵活处理我们的课程。

 


  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教育督导邢春梅老师,分享了《芭学园幼儿园孩子帮助案例》。


  孩子的个体帮助,是芭学园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无论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课程、每日常规课程,还是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睡眠、情绪、交往、群体融入,教育要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特质,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状态和发展情况。


  小邢老师分享了帮助一个孩子的故事,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状态、与家长沟通、制定帮助方案、家园互相配合,到孩子状态逐渐发生的良好变化,细致地阐释了孩子个体帮助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教育者心中有对每个孩子的爱和理解,有与家长沟通、家园配合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做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

 


  小学实验班的负责人刘江艳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课程进行人格建构》的主题。江艳老师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出发,分享了人格建构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践。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

  数学核心素养的由来和发展

 

  ➤ 李跃儿芭学园十五项人格建构目标

  两相对应,我们发现李跃儿芭学园的教育完全是在国家颁布的核心素养框架内的,只是用特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江艳老师分享了结合国家的课程改革,遵循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小学实验班怎样做相应的调整和学科整合。


  透过小学实验班孩子们的作品,可以看到孩子们经过在芭学园幼儿园几年的成长,进入小学阶段后呈现出来的良好状态。

  江艳老师在十八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这个事情快不得,必须慢慢来。教育就像是空气,就像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教育这件事情必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出现,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跃儿教育践行之路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老师们中间,有一些人像30年前的大李老师一样,决心要寻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在探索的路上,他们不仅用心灵和智慧找到了芭学园的教育,还有行动的决心和力量。


  他们连续几年来参加芭学园的全国教师培训,用心传播和实践这个教育,在自己的家乡创办实践芭学园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助力了更多孩子的成长。


  杭州巴学园创办人冬梅老师,先是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李跃儿老师的书,后来带着孩子北上,在芭学园的山林基地参加了三个月的长期班课程,那期课程带给孩子的疗愈,帮助孩子发生了良好的改变。


  回到杭州之后,冬梅老师开始研究和学习芭学园的教育,接下来连续参加了数次芭学园的全国教师培训。她不止于学习,而且真正去实践,把懂得孩子的教育分享给更多的人。

 

  包头市昆区巴学园幼儿园创始人梁园桃老师,也分享了她与芭学园的故事。从2013年开始泡李网、学习李跃儿老师的书籍,到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带领团队来北京参加芭学园的全国教师培训;从创办包头巴学园,到在教育实践中真正看到孩子的变化,看到家长们对孩子发展认知的转变,园桃老师对孩子和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去研究,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也收获了因为孩子、家长和自己的生命成长带来的莫大幸福。


  李跃儿芭学园也因为有像冬梅老师和园桃老师一样的同行者,而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李跃儿芭学园总园长李婧老师, 从跃儿教育的使命让每一个孩子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分享了芭学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架构。


  跃儿教育的实践者要终生成长,做陪伴这个时代的幼儿教育者,为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更充分更平衡贡献力量。


  教育是生命的助力,教育与每一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感谢所有关注儿童成长,用点滴力量在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