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炎热的夏天,李跃儿芭学园的「夏季生成课」如约而至。
「夏季生成课」是什么?
是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习深入研究所认知的事物,获得自己的经验,建立起“系统性组织大脑所获得信息的习惯”」的课程。
那么课程是怎样开展的呢?去花生班看看。
花生班是李跃儿芭学园3-5岁混龄班之一,花生班的孩子们按年龄大小分别叫“花生壳”和“花生豆”,4岁以上的孩子是“花生壳”,4岁以下的孩子是“花生豆”,取“花生壳保护/照顾花生豆”之意。混龄班的春耕系列课程、夏季生成课、秋季大型建造课程、冬季室内系列工作,以及其他课程活动如美术课、舞蹈课、蒙氏课、野外生存课程等,需要按照年龄分别进行时,老师会分组。例如花生班今年的夏季生成课,“花生壳”研究的是洋葱,“花生豆”研究的是水。
过了一分钟左右,有孩子发现了我的变化,大声说:“小然,你流眼泪了。”
“咦?那为什么我会流眼泪啊?”话音刚落,孩子们通过已有经验的猜想随之而来。
“是辣椒。”
“大蒜。”
“胡椒粉。”
“辣椒酱。”
“葱。”
“姜。”
“洋葱。”
孩子们纷纷议论,小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我,想看看到底是谁在变魔术。
“小然,你怎么还遮着布,不赶紧掀开,我们想看看猜的对不对。”
“倒计时三个数我要揭晓答案喽!”
“3、2、1、”(孩子们大声倒计时)
“当当当当~~”
孩子们兴奋地大声说:“是洋葱、洋葱。”
接下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洋葱的外形,并用语言描述出洋葱的样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对切洋葱会留眼泪这个事情很感兴趣。
于是“家园共育”的好机会来了!回到家后请爸爸和妈妈跟孩子一起查一查,为什么切洋葱会流眼泪。这是一次亲子互动的机会,也是孩子们自发形成的话题,当孩子想要去了解的时候,课题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二天,孩子们来到花生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在上课时,孩子们说是因为洋葱鳞茎中挥发出来的刺激气味让人流泪。
“那怎么切才能不流眼泪呢?”抛砖引玉的问题,是引领孩子继续探索课题的重要环节。
“闭上眼睛切。”
“穿上给我们做核酸那个医生的防护服。”
“把洋葱冻在冰箱里然后再切。”
“把洋葱放在水里切。”
“捂住鼻子和嘴巴切。”
“把洋葱放在温水里泡一会儿再拿出来切。”
孩子们的方法听起来感觉都可行,那不然我们就实验一下。紧接着大型切洋葱实验开始了,每个人很自信,觉得自己的方法会管用,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戴着口罩,不看洋葱,能行不?
泡过水的洋葱应该还不错,还能看着洋葱切。
哎呀,我的办法不行,流眼泪了。
护目镜也许能好用吧。
此时此刻,我们感觉整个芭学园都充满洋葱的气味。
那通过实践,到底哪个办法是可以不流眼泪的呢?老祖宗说“实践出真知”,答案妥妥的已经被实践出来了。
这场切洋葱的实验中,有一位名叫雪儿的花生壳,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你们是不是和孩子们一样开始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呢?雪儿开心地和大家分享说:“我在切洋葱的时候是把洋葱泡在水里的,我是泡一会儿拿出来切一下,然后再泡到水里一会儿再切,所以我就没有流眼泪。”
孩子们听完后真是开心不已,虽然大家流下了洋葱的眼泪,get到了新技能也是非常棒的收获。
洋葱还有不同的颜色和种类,花生壳们会继续探索下去,感谢各位大花生(“大花生”指花生班家长)的支持。悄悄告诉你们,因为研究了洋葱,不喜欢吃洋葱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吃洋葱了。
围绕“水”还有很多课题值得去研究,这个夏天老师正跟孩子们一起探索水的更多秘密。
当我们用书本和文字告诉孩子事物的本质及特征的时候,这都是间接经验,也就是别人给的知识。当这些知识不能经由孩子的直接经验所内化,那么这些知识也就仅仅存在于“知道”的层面。李跃儿芭学园的夏季生成课,透由多种形式去探究和呈现同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在此跟各位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因为有你们,才让孩子们的课程进展得更加顺利,课程才更加多元,期待继续合作。